家家黃荊樹

智慧傳世代

黃金鋪滿地•家鄉非傳說

「黃荊」,生命力強而有力,隘寮溪畔常見的台灣原生樹種,它深受平埔族人的重視,開花情況頗似「玉葉金花」,它的一生非常珍貴,卻生長在你我都熟悉的家厝圍牆旁,黃荊樹又稱黃荊條、埔姜子,屬灌木樹種,說起這種樹,在民間還有不少俗語,俗稱「千年鉅不得板,萬年架不得橋」,意思是這樹永遠長不大,所以不能鉅成板,不能用來架橋,對許多人來說,它就很不值錢,但日常生活中卻常看得到它的存在,像是拐杖、畚箕、掃把、竹簍、搖籃、筷子、陀螺、竹蜻蜓等,跟許多的生活卻形影不離。在農村成長的我們,黃荊備受長輩喜愛,它陪伴我們成長,更是古早的救命藥之一,我們喜歡稱它為「黃金子」,黃荊代表著一種故鄉的思念,更是老祖宗的智慧傳承,而在隘寮鄉村間,看到許多長輩都來還拿著黃荊製成的枴杖步行運動,老寶貝阿嬤說是丈夫做給她的,陪伴她走過許多鄉間小道,是扶持也是愛的記號。


《 負「荊」請罪 》的主角

歷史故事

黃荊自古便用來製作刑杖,早在書經裏便已有記載。李時珍言∶「古者刑杖以荊,故字從刑。」在《負荊請罪》的故事中,廉頗向藺相如請罪時,帶的就是不易折斷的黃荊枝條,足以證明其悔改的誠意。黃荊的枝條非常堅韌,不易斷裂,古代各家族祠堂以及私塾中所用的「刑具」或「教鞭」都以黃荊(或楸木)製成,所以就有"黃荊棍下出好人"的說法。古時取其當『杖棰』,就是以黃荊的枝條供刑杖之用,後來演變成刑罰的象徵。


「荊釵」之典故


以前的人把黃荊種在居家旁當作界樹,很容易取得,一般平民人家的婦女,因為買不起金銀釵飾,只好就地取材,用黃荊堅韌不易斷的枝條,來削做髮釵之用,稱為「荊釵」。因此,以前的人稱自己的妻子叫做「拙荊」或「寒荊」,其典故即出自於此。  

趣味解謎
黃荊哪裡黃?

Q:請問有沒有人知道「黃荊」哪裡黃?

A:有朋友答說 : 黃「莖」

經過我們的採集觀察,從頭到尾看了一回樹皮裏頭的木材真的是黃色的!不知當初命名時是否是因為木材黃,只差沒把根挖出來, 或許根也是黃色也說不定(大家可以親自觀察看看哦),仔細看了一下橫斷面, 看到四方形的髓心(讓人聯想到中國古硬幣),馬鞭草科的髓心為四方形,但卻從未謀面,這回終於見著了!



黃荊葉的多元容貌


黃荊的小葉全緣或偶而出現的鋸齒緣 ,葉面綠色,葉背密生灰白色絨毛。葉對生,掌狀複葉, 小葉3~7 ,通常為5,枝條先端新長出的葉片較為鮮綠。葉片可用來治療疥癬或皮膚癢,也是昔日孩童『發臭頭』(爛頭瘡)的常用藥,搗爛外敷或水煮外洗皆可。  

喝出健康

生病免驚

荊愛吃

早期長輩取黃荊的枝葉曬乾後切段煮水,一當涼茶引用;黃荊枝葉加艾草根煮水服用,二可治風寒感冒頭痛。而【不驚茶就是延續先人的知識以黃荊研發出來的獨特味道,有祛風、清熱止咳,化痰的效果,以前的人喝了這茶後,病痛不藥而癒,因此命名為「不驚茶」,意思是生病了「免驚」,夏日喝生津解渴,多至飲用溫和滋補。

黃荊「香」

荊愛用

黃荊全株充滿特異香氣,經過時常有一股令人感到相當清新的香味。早期村民在夏天時,常砍下它的枝葉,和稻草捆綁在一起點火燃燒,用來驅除蚊蟲,效果不錯,又名「蚊仔柴」。隘寮社區沿用長輩的知識發展創新出了【黃荊薰香】,以沁涼清新的姿態驅逐了夏日的炎熱!經過曬乾的黃荊枝葉,磨粉後加入艾草做成草本蚊香再經過七七四十九小時陽光日曬,純手工不添加人工黏著劑,具有驅蚊和安神的功效,對人體安全無虞,是家家戶戶必備的天然好物! 



長輩的智慧
日常運用

黃荊葉曬乾後燒成灰,再放入桶中沖熱水,桶中即會浮出『焿油(鹼水)』,客家婦女常用來包粽、打粄,也拿來洗衣服,據說效果媲美現在的洗衣粉。 


品質優良的花

埔姜蜜

荊愛吃

黃荊多聚生,在夏季同時開花,加上開的是漂亮的紫花,不但花朵的數量多,花蜜的品質也不錯,是良好的蜜源植物。「蒲姜蜜」(又名埔姜蜜)是蜜蜂採集蒲姜花所分泌的花蜜,酵素豐富,氣味酸甘深遠,適合不喜歡太甜口感的人。台灣早期應用最廣的天然甜味來源,來源彌珍,不僅飲而忘憂,進而沐浴通竅,是少見的女性與老人佐伴。


聖潔的象徵


黃荊開花後結下來的果實,也是一味藥,叫「黃荊子」。在西方歐洲,乃因宗教人士流傳黃荊果實具有「抑制情慾」的功能,黃荊(Vitex)則有聖潔樹(Chaste tree)、聖潔莓(Chaste berry)等稱號。黃荊子的保健功效顯著,在研究過程發現黃荊子可以緩解乳房不適的症狀,所含成份的化學結構類似人體中的黃體素,可以抑制更年期症狀,包括潮熱、頭昏眼花、心情沮喪等。

免費建立您的網站! 此網站是在 Webnode 上建立的。今天開始免費建立您的個人網站 立即開始